top of page

U Magazine 「民間繪製故事地圖誌」

page two.jpg
PAGE ONE.jpg

//在她的地圖上,竟然違反基本原則 - 寫了一堆堆密密麻麻的字,只為記錄社區的人和事。

人和故事,是朝生暮死的,就如地理學家拒絕記載花朵,儘管那朵致瑰對小王子來說是世言獨一無二。

但對於貓珊,地圖不限於記載相對不變的建築物,或是指示最便捷的通道,還可以提供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。//

//因此她描繪我們每日行經卻容易忽略的大樹,還有一個個歷史故事與街坊口述的趣聞,製造出結合地圖與繪本的故事地圖。

「常用的地圖所反映的,都是過濾了的內容,很多時也按照政府或大機構的資料繪成,反映不到市民現實生活裹會走的捷徑,或者喜歡流連的地方。」

因此她在地圖內,加入使用者的真實經驗,畫出小巷與後街,還有庶民老店。

在灣仔地圖中,特意在街上標示快樂餅店,並寫了它的1970年代建築特色,以及老闆堅持一個麵包賣$4.5 元的心意//

//這些文字,全都是她自行搜集資料並消化寫成。她不僅翻查歷史,更到訪該區跟小店員工及街坊攀談,「這個部份最耗時間,比繪畫多上幾十倍。//

//「我還在做保育的日子,聽到不少街坊說那區沒有什麼價值,沒有什麼值得自豪,希望自己間舖盡快被收購。」但她覺得事實並非如此,是我們都遺失了那個視角... 於她筆下地圖的人與動物快樂自在地共存、樹木茂密的散落社區,她否認來自烏托邦想像,而是呈現真實的美好一面,讓街坊重新認識。「如果你跟街坊談公共空間,他不會在意,因此從他們喜歡及容易理解的事物入手,藝想、插畫是一個跟他們溝通的切入點」//

花園大廈重建社區支援計劃

「有一次一個伯伯走來說,以前在這兒可看到啟德機場。風向轉變之際,就會嗅到汽油味。小朋友聽到這番話,立刻將這故事寫在地圖上」

她最渴望居民參與,投入繪畫自己當區地圖。

自己香港自己救,她用自己的方式倡導保育,希望人人都可代入她畫圖視覺,看見香港的美。//

bottom of page